每當人們徜徉在車水馬龍、南來北往的街頭巷尾,你會發現,午時,各大商場、超市都是門庭若市、人如潮涌;但到了就餐時節,三五成群,蜂擁而入,人聲鼎沸的場所莫過于飯店、酒店和市場上那些出售與品嘗地方風味小吃的攤點了。此時此刻,我便不由自主地感到這就是寶雞美食文化的巨大魅力!
我國歷史悠久,幅員遼闊,人口眾多,在中國傳統文化、儒家倫理道德觀念、中醫營養攝生學說,還有飲食審美風尚、民族風俗特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,寶雞創造出彪炳史冊的烹飪技藝,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寶雞美食文化。
千年的封建社會,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廣大勞苦大眾,只圖吃飽穿暖,對飲食沒有什么挑剔。盡管如此,人們在并不富有的情況下,仍然創造出了具有西府特色的、豐富多樣的飲食花樣,比如寶雞茶酥,岐山臊子面、面皮、鍘面、掛面、鍋盔,鳳翔豆花泡饃,麟游血條面,扶風鹿糕饃,隴縣馬蹄酥等等以及糖糕、麻花、醪糟等等地方風味小吃,創造出了譽滿三秦的寶雞美食文化。
飲食文化首先體現在歷朝歷代的宮廷、貴族飲食方面。隨著帝王權力的無限擴大,使其薈萃了天下技藝高超的廚師,也擁有了人間所有的珍稀原料。如早在周代,帝王宮廷就已有職責分得細密而又繁瑣的專人負責國君的飲食。宮廷飲食的特點不僅是選料嚴格,烹飪精細,而且花色品種繁雜多樣。慈禧的“女官”德齡所著的《御香飄渺錄》中說,慈禧僅在從北京至奉天的火車上,臨時的“御膳房”就占四節車箱,上有“爐灶五十座”,“廚子下手五十人”,每餐“共備正菜一百種”,同時還要供“糕點、水果、糧食、干果等亦一百種”,因為“太后或皇后每一次正餐必須齊齊整整的端上一百碗不同的菜來”。除了正餐,“還有兩次小吃”,“每次小吃,至少也有二十碗菜,平??傇谒奈迨胱笥摇!倍羞@些菜肴,都是不能重復的,由此可以想象宮廷飲食花色品種的繁多。
寶雞百姓飲食是隨城市貿易的發展而發展的,所以其首先是在大、中、小城市、州府、商埠以及各水陸交通要道發展起來的,這些地方發達的經濟、便利的交通、云集的商賈、眾多的市民,以及南來北往的食物原料、四通八達的信息交流,都為市井飲食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條件。如周秦時期的鳳翔、岐山、扶風;唐代的長安、鳳翔;兩宋的汴京、臨安、清代的北京、西安,都匯集了當時的飲食精品。
寶雞是炎帝故里,周秦王朝發祥地,老百姓日常家居所烹飪的肴饌,是陜西飲食文化的淵源。如今的豪宴盛饌,追本溯源,當初皆源于民間菜肴。民間飲食具有無比優越的優勢與諸多的特點。首先是取材方便隨意?;蛉肷搅植甚r菇嫩葉、捕飛禽走獸,或就河湖網魚鱉蟹蝦、撈蓮子菱藕,或居家烹宰牛羊豬狗雞鵝鴨,或下地擇禾黍麥粱野菜地瓜,隨見隨取、隨食隨用。選材方便隨意,必然帶來制作方法的簡單易行,一般是因材施烹,煎炒蒸煮、燒燴拌泡、脯臘漬燉,皆因時因地。如寶雞常見的玉米,成熟后可以磨成面粉、烙成餅、蒸成饃、壓成面、熬成粥、糝成飯、也可以用整顆粒的炒了吃,也可以連棒煮食、烤食。
民間菜肴的日常食用性和西府各地口味的差異性,決定了民間菜的味道以適口實惠、樸實無華為特點,任何菜肴,只要首先能夠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,便是“美味佳肴”。清代鄭板橋在其家書中描繪了自己對日常飲食的感悟:“天寒冰凍時,窮親戚朋友到門,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,佐以醬姜一小碟,最是暖老溫貧之具。暇日咽碎米餅,煮糊涂粥,雙手捧碗,縮頸而啜之,霜晨雪早,得此周身俱暖。嗟乎!嗟呼!吾其長為農夫以沒世乎!”如此寒酸清苦的飲食,竟如此美妙,情趣盎然,就是因為它滿足老百姓的基本生理和生活需求。
容琳,男,中共黨員,曾任渭濱區委宣傳部副部長,現為陜西省詩詞學會會員,寶雞市雜文散文家協會會員,中國老年學學會、省、市老年學學會會員。《寶雞美食》特邀記者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