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sup id="144mq"></sup>

          <s id="144mq"><abbr id="144mq"></abbr></s>

          飲食文化

          臊子豆花

                 第一次吃臊子豆花是在2008年,還沒到放假,同事英子就迫不及待地邀我去她的家鄉吃臊子豆花,這可是她家鄉最有名、最具特色的傳統風味小吃,也是著名的早點之一!聽她這么一說,我便滿口答應周六去吃。

                 英子娘家在蔡家坡鎮齊星村,離眉縣縣城也就一碗肥腸粉的距離。她常帶我去家里吃正宗的岐山臊子面;有時從娘家回來,帶給我幾塊顏色金黃,外脆內酥、多層的油酥鍋盔,讓我慢慢咀嚼,細細品味,享受岐山美食的魅力。

                 到了周六,我與英子乘車去蔡家坡。在車上,英子滔滔不絕地給我講起了家鄉的特產和風味小吃:岐山空心掛面、倉頡廟透心紅蘿卜、蔡家坡紫皮大蒜……當說起臊子豆花時,英子更是眉飛色舞,口述手比。臊子豆花主要用臊子、豆花、豆漿做成,口味一般是辣中帶咸。做豆花時,先把干黃豆淘凈,用清水浸泡6小時,再把泡好的黃豆加入4倍重量的水磨成豆漿,豆漿放入鍋中用火煮開3分鐘。在干凈的盆內放入內脂,用溫水化開,倒入煮開的豆漿里,等豆漿成形后就成了豆花。臊子的制作過程比較復雜,先把豬肉洗凈剁碎,再把炒鍋加熱放油,把備好的豬肉末倒入炒鍋煸炒,待肉末炒散后放入備好的蔥花、姜末及豆瓣醬,炒出香味時加入鹽、味精、糖、醬油、胡蘿卜丁、冬筍丁,快出鍋時加入辣椒面即成了臊子。岐山人深喑這其中的學問,每個環節拿捏得恰到好處,所以制作的臊子肉質精美,豆花滑而鮮嫩。吃時,豆花盛入豌中,放上臊子后即可食用。英子講得津津有味,我聽得直咽口水。

                 大約半個小時,我跟英子在蔡家坡車站下車,直奔大森超市旁邊的小吃街。街道上車水馬龍,行人如梭,一條街全是風味小吃。左邊臊子夾饃、臊子面、臊子餛飩……都是與岐山臊子有關的美食。再往前走是蒸豌豆花、豆花泡饃,酸辣味直竄鼻子,我忍不住吸溜兩下鼻翼,心動了,腿軟了,步子也邁不動了。英子拉了我一把說:“快走,前面兩家就到了”。

                 我邊走邊抬頭看,一間大不的門面,門楣上紅色牌子寫著:“臊子豆花”四個金色大字,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,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。牌子的右下角有“陳記”二字,看來這就是英子說的“陳記臊子豆花”店了。門前擺放的五張桌子已坐滿了人,我左瞧瞧右看看,發現有一個小伙子和一位老漢,埋著頭狼吞虎咽地吃著臊子豆花,面前還有兩只空碗,他們肯定在吃第二碗吧,我猜想著。這時,只見他倆站了起來,一邊擦嘴上的辣子紅油,一邊邊撫摸著肚子說:“哎呀,舒服,真舒服!”然后付了錢,滿意地走了。

                 有了空位,我倆趕緊坐上去。還沒坐穩,老板娘已經端來了兩碗臊子豆花,像老熟人似的招呼:“快吃,趁熱吃!要啥調料說一聲!”隨后又端來兩小碗豆漿。仔細端詳,一只瓷碗里盛著豆花,一層壓著一層,均勻疊起,像盛開的白蓮,鮮嫩嫩的吹彈可破,白生生的豆花在臊子的襯托下變得五彩繽紛,紅艷艷的臊子汁在上面浮動,這就是岐山最具代表性的早餐之一——臊子豆花了。

                 我急不可耐地捧起碗,用勺子先舀一勺湯,慢慢喝下,滿口生香,咂咂舌更覺馨香四溢;再舀一勺豆花,緩緩送入口中,軟綿綿的、香噴噴的、滑溜溜的,好像一進口里就能融化了;我輕輕一抿嘴,鮮嫩細膩的豆花立即溜進了我的喉嚨、滑進我的胃里,香氣透入我的五臟六腑!我又順著碗邊慢慢的、輕輕的一下一下地舀,生怕撞碎這晶瑩剔透的尤物;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嘗,生怕吃完了而沒品夠這味。那秘制的辣香,蘿卜丁、筍丁的脆香,尤其是肉沫,細嚼竟有一種讓人上癮的酥香。

                 一碗臊子豆花下肚,胃里暖暖的,身上熱熱的,但食欲未盡,我倆又要了兩碗邊吃邊聊,吃完后端起那乳白色的豆漿,一咕嚕喝完。這下吃盡興了、喝滿足了,可那豆香卻綿延不絕、沁人心脾,使人神清氣爽。這臊子豆花絕對稱得上人間珍品!

                 吃飽喝足了,趁英子付錢的機會,我打量起這個普通的店面。室內干凈整潔,夫妻兩人正忙活著,男主人拿起那把邊沿很薄、中心較平的鐵皮長柄勺兒伸進桶內,輕輕轉動勺柄一舀,勺中蓋滿了一層又白又嫩的豆花;他再把豆花盛入一旁的小瓷碗內,這樣反復五次,一碗上等的豆花就舀好了。我看得入迷,很喜歡這個既講究又規范的動作,豆花一層一層地擺放,像玉石疊起的藝術品,珍貴美艷。女的拿一把圓勺子在大盆里舀臊子,動作嫻熟優雅,舀起的臊子在豆花上繞一圈均勻地灑在上面。夫妻倆配合默契,神情專注。豆花、臊子巧妙搭配,完美結合,就成了一碗鮮香可口的美味小吃了。

                 臊子豆花屬于平民飲食,大眾風味,蘊藏著岐山人濃郁的風韻;它既含豐富的蛋白質營養,又有利于胃的消化,婦幼老孺皆宜,可四季享用,便捷耐饑。正是由于臊子豆花有這么多好處,才備受人們青睞。來岐山出差、觀光的外地人,都認為吃了臊子豆花,才算真正來過了周原,感受了厚重的歷史文化。

                 岐山的臊子豆花,在西府很有名氣,近幾年,很快風靡到了周邊的縣區市,甚至全國。去年金秋十月,我去北京參加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高層論壇會,在亞運村賓館東側朝陽小吃城,看到了陜西小吃,其中就有正宗的岐山臊子面、搟面皮、臊子豆花等,使我倍感親切,猶如在異地遇見了親人!每天開完會,我都樂此不疲地步行到小吃城,吃一碗臊子豆花,心里才感到踏實。那幾天,我還邀請山東、湖南等地的朋友,一起品嘗岐山美食,我要讓全國各地朋友吃上陜西小吃,記住岐山特色風味!當他們問起臊子豆花里那紅艷艷的油潑辣子為什么香而不辣時,我告訴他們:岐山人的美食一般用的是“秦椒”,辣度溫和,而且辣面里混合了小香、芝麻、桂皮等多種香料,所以吃起來香而不辣。

                 有人說,美食的記憶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,這話一點不假。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,古老的飲食文化能撥動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弦。我的侄子在加拿大工作,每次回來,都要去蔡家坡吃農家樂。今年“五一勞動節”回來,他去了水城、三國小鎮,一邊了解雋永淳厚的歷史文化,一邊享用各種不同風味的小吃。一米八個子的侄兒,一次能吃三碗臊子豆花、三十碗岐山一口香臊子面。他飯量大吃飯速度快,吃飽一抹嘴連聲贊嘆:哎呀,太好吃了!這種太好吃的味道,深深地烙在他的心里,無論走到哪里,總會牽掛那些美味,一切由不得自己了。每次走時,搟面皮、鍋盔饃是他帶給親朋好友的最佳禮品。

                 岐山美食扛起了陜西小吃的“半邊天”,多年來,臊子豆花一直鐫刻在我的食譜里,使我百吃不厭。這舌尖上的美味,隨著歲月的流逝彌久愈香!

          99久久久久久黄色片麻豆_日韩精品视频入口一区色_亚洲一区二区福利视频白_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

            <sup id="144mq"></sup>

                <s id="144mq"><abbr id="144mq"></abbr></s>
                一级欧美一级日韩中文片 | 亚洲色欧美色2019在线 |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观看 |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|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| 色色国产亚洲欧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