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百里秦川黃土地,你隨便吃個家常飯,餐桌上不能缺三樣:一瓶醋,幾枚生蒜瓣,尤其重要的是一小碗油潑辣子。這老三樣是老陜吃面的標配。不離不棄生死相依,秦椒于秦地人,就像劉備的眼淚,諸葛亮的鵝毛扇子,關羽的赤兔馬。
細長的線線辣椒在西府稱“秦椒”,今天西府人研發出來“寶椒一號”,這是關中人在食辣道路上永不停息地探索,也體現了秦地人在飲食上對辣之味的精益求精。食辣椒,秦地人不像云貴川人那般豪爽得有些窮兇極惡,也不像湖南江西人炒菜一半辣椒拌。秦地人食辣有分寸,綠椒紅椒分得清爽,這脾性也是像極了這線線辣椒,根根分明,鮮食碾面都有講究。青的綠的鮮辣椒,四季都能切圈用蒜瓣炒著夾饃吃;紅透的線椒風干碾成辣椒粉,粗的細的辣椒粉,用熱菜籽油潑成油辣子,燣臊子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加辣椒粉。這樣吃,那樣吃,餐餐不離辣,這中間的講究真是不道不明,關于辣椒的事情也是千千萬。
我見過做辣椒生意最執著的秦地人,他做辣椒生意八年,成也蕭何敗也蕭何。最初,日子像干辣椒一樣紅火,后來,生意潦倒,日子像辣椒粉一樣嗆人。辣椒生意紅火,他開上了村里第一輛桑塔納;辣椒生意賠了,他家道敗落背井離鄉。
他做辣椒生意時,臨村都大面積種植辣椒。二三月里,家家收拾塑料棚,選好辣椒籽育苗。四五月里,全家老少齊上陣,移栽辣椒苗。這往后天旱一次澆一道水,澆過無數道水,成片的辣椒植株就茂盛地站著,它載著村人的希望,是搖錢樹。等得秋天到,鮮紅的辣椒像人的笑臉,婦女們摘辣椒,一麻袋又一麻袋,男人們用車拉,老人孩子趕在天黑前用麻繩綁好鮮辣椒,紅艷艷的鮮辣椒一把一把綁得整整齊齊,像排好隊的娃娃。鮮辣椒串多是賣給辣椒商,剩十幾串明亮艷紅的辣椒掛屋檐下,任由太陽曬西北風吹。過了臘月家家戶戶碾辣椒粉,村里的碾盤一天都不得閑。臘月里碾夠一年吃的辣椒粉,都是悠悠往事。如今電碾盤時時能碾辣椒。碾盤換了地方,人吃辣椒的口味卻沒變。家里裝辣椒粉的粗壇子丟了,人吃面食配油辣子的習慣還是沒丟。有些習慣成了自然就被融進血液,流淌到全身,滲透到血液,從此無論走到哪里,它就是聯系你和老家的密碼。
生意人正是瞅準秦地人食不離辣這個性子,他敢把辣椒生意做大。秋天的辣椒加工廠里,一輛又一輛車來車往,鮮辣椒堆得像一座紅艷艷的山。每天,綁辣椒的零工都上百人。成串的辣椒進烘房,一爐一爐烘烤。出了烘房的辣椒一枚枚干癟暗紅,一夜時光它們就凋落了容顏,只剩一副空皮囊和枯黃凌亂的籽心。這些勞作費心耗時,大家卻干得風生水起,人說錢眼里有火,能掙到錢,苦和累算什么?火紅的辣椒,它是點燃希望的火把。
冬天,生意人雇人摘掉辣椒把,挑選掉黃皮,干透的紅辣椒一麻袋一麻袋裝好,用一火車皮一車皮一車皮發往四川,這中間,人的勞作是四季,一枚辣椒的輪回也是四季。有一年,鮮辣椒收購定價過高,貨源少質量沒保障,辛辛苦苦干一個秋天,村南村北賣辣椒人人歡喜,可生意人虧了。黃皮太多,運到四川時遇到價格下跌,干辣椒賣不動,熬到夏天就開始長蟲子,紅火得像辣椒的生意說敗就敗了。眼看著起高樓,眼看著宴賓客,眼看著樓塌了。這才是辣椒的辣滋味,嗆得人流眼淚。生意人只說了一句:市場有變,辣椒沒錯。辣椒沒錯,誰錯了?生意人沒說,他看準這方土地上的辣椒滋味,祖祖輩輩頓頓食不離的辣椒怎么會有錯!千金散盡還復來,可這中間需要時間。辣椒經得起熱油烹炒,人等得到時間的煎熬嗎?
后來,生意人奔波他鄉,他白手起家賣面皮賣岐山面,汗水摔八瓣,天見猶憐。也許是辣椒有情,也許是天無絕人之路。生意人偶然間得了個紅油辣椒配方:八角花椒姜片,良姜甘草蓽撥,桂枝桂皮白胡椒,茴香肉蔻白扣和丁香,精確稱量,統統磨成調料粉,它配粗顆粒的辣椒粉,用熱油潑,趁熱再撒一把芝麻粒,天!一碗紅油辣椒冒著吱吱熱氣,芝麻粒炸得噼里啪啦,攪兩攪再潑進一勺手工醋,嘩啦又是一聲,沉寂下去的紅油頓時像沸騰的火山,冒著泡泡就沖到碗沿,一陣香辣直鉆鼻子。生意人甩開兩支長筷子拼命攪打,等這碗里氣壯山河漸漸消停,廚房外的人早都聞的涎水直流。
趕得巧的食客此時大喊一聲:老板,來一碗扯面,油潑辣子多放底辣!生意人應和一聲,像當年做辣椒生意一般,看著一碗紅油辣椒他滿臉的笑。他利落的拉扯幾根面,兩個起落丟進鍋,扔兩朵菠菜。不多時,一碗筋道的面端上桌,面白生生,菠菜翠綠,鹽醋和配菜不用提說,點睛的是紅艷艷的臊子肉和一大勺香噴噴的油辣子。臊子辣子干拌面,給個神仙都不換,紅彤彤一碗面才大快朵頤。食客狼吞虎咽吃完,喝幾口面湯,喊著結賬時撮牙齒縫嚼出半粒辣椒籽,那個焦香啊,是中了大獎般偷著樂。一味辣椒,能把不言不語的面食吃得地動山搖,這是辣椒在秦之味中不可撼動的地位。
生意人用一款絕味辣椒紅油拯救了一個店鋪,此后,無論他在廣州還是四川,岐山面食靠他一味辣椒紅油撐起一方天!三十年了,用一味辣椒從一季辣椒給他的絕境中闖出來,與其說是人度過一劫難,倒不如說秦椒滋味從來就不會失傳。如今的生意人,說起秦地辣椒,他總是笑呵呵。這么多年,他與辣椒的恩恩怨怨都成風煙,他見證,在歲月淘澄下,真辣真香才是秦之椒的真滋味。作者簡介:侯玲,寶雞市作家協會會員、岐山高級中學教師。擅長用散文寫游記,美食,風物。